近日,據(jù)媒體報道,由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交付了一艘名為“凱力輪”的大型油船。而且這艘油船的載重高達30.8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驚人的達到了35萬噸級,堪比三艘美軍航母。綜合性能十分的出色。
要知道,現(xiàn)在的中國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早在09的時候,原油進口量就有2億多噸,價值超過800億美元。平均每天需要進口原油410萬桶,但尷尬的是,多年以來我國油輪船隊的規(guī)模并不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國外的油船來運輸。而且這些個石油的產(chǎn)地大多位于中東和東南亞地區(qū),油船往往會經(jīng)過一些敏感地區(qū)和咽喉要道。一旦出現(xiàn)運輸路線被掐斷了,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要想徹底解決石油進口這一問題,一方面需要大力建設管道運輸路線,加大從俄羅斯或者東亞石油產(chǎn)地的進口量;另一方面,就是必須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油輪船隊。而這次“凱力輪”的大型油船的問世,不僅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國的油輪船隊已經(jīng)具備了條件,同時也是彰顯了中國造船技術的發(fā)展迅速。
據(jù)了解,“凱力輪”不光是擁有著驚人的載重能力,動力技術上更被譽為是全球首創(chuàng)。因為,我們都知道油船所從事的運輸貿(mào)易,自然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在于經(jīng)濟效益了,運輸量大且油耗少才是最受歡迎的產(chǎn)品。那么對于水上航行的船舶來說,降低油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靠自然風驅動了。但是風帆船舶的年代離我們可都距離好幾個世紀了,現(xiàn)在也只是很小型的船舶上才會裝風帆,不要說是“凱力輪”35萬噸了,就連幾千噸船舶也難以采用風帆驅動。
盡管困難重重,在“凱力輪”上還是成功的應用了風帆。從公布的圖片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在船體舯部兩舷位的置上分別設置了一部大型翼型風帆。這兩部翼型風帆是可以旋轉升降的,從而在航行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風進行助力,同時也有效的解決了耗油量的問題,帶來了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
要知道,用風帆驅動35噸級的巨型船舶在國際上壓根就是,所有的設計、材料選擇、實驗等只能依靠自己去摸索。由此可見,短短數(shù)年時間內(nèi),中國就能建造出如此先進的大型油船,背后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工程人員們是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